河南是我國電解鋁產量大戶,全國有四分之一的產能集中在河南。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350KA、400KA大型預焙槽率先在河南投入運行,大型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全電流)技術、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新技術、無效應低電壓高效節能鋁電解等一批先進技術都使得河南電解鋁企業走在了國際的前沿。“河南電解鋁技術裝備與經濟技術指標在國內、國際上都是一流的。”賀懷欽介紹說。不銹鋼鍋
實際上,早在2003年,國家就提出了“嚴控電解鋁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要求。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電解鋁產能已經超過2700萬噸,而實際產量僅為2000萬噸左右,這意味著有近700萬噸的產能是處于過剩狀態的。但是,在過去的10年間,電解鋁行業的產能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愈發不可收拾的狀況。
“目前的上網電價是每千瓦時電6毛4分錢,我們在‘關小上大’階段一直是買的這個價格的電,成本比4毛8又貴出了1毛6,而如果一千瓦時電漲價一分錢的話,每噸電解鋁成本就會上升140元。”賈東焰解釋說,“加之新機組建設政策不協調、管理體制不順、費用過高,我們電解鋁企業的日子真的雪上加霜。
而賀懷欽認為,當前鋁行業的產能過,F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導致需求萎縮和市場低迷。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電解鋁消費量明顯下滑,這造成我國鋁加工產品出口低迷,國內市場壓力加大;其次,國家加大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力度,這間接影響到電解鋁的需求量;三是近年來電解鋁行業出現了重復建設、集中上馬的現象,導致產能過剩。
說到電解鋁的成本,從字面上就可以獲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電,一個是氧化鋁。另外再加上人工成本、管理費用、運費等,每噸電解鋁的成本已經遠遠高出其市場價格了。賀懷欽跟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目前1噸電解鋁的生產成本主要來自三部分:13000千瓦時至14000千瓦時的電量,大概7000多元;2噸氧化鋁,價格大概5400元;半噸的碳素,大概1800元。
“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難以擺脫高成本低價格給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壓力。去年中孚實業主業這塊虧損3億元,估計河南省電解鋁企業去年累計虧損接近30億元,F在大家都在看著誰能熬到最后,而我相信,能夠堅持到最后的企業則一定是綜合競爭力最強的企業。”賀懷欽說,“我們橫向比較一下,目前同行業的企業差不多都處于我們這種狀況下,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市場有所轉機,期待供求關系有所改變。
“我們目前有3臺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可供應電解鋁生產所需要的電量。”賀懷欽告訴記者,“而像山東和其他一些省份,電解鋁企業通過自備電廠所發的電只需繳納8分錢每度的‘過網’費,這樣的成本差距對于我們企業來講真的是太大了。但是我們自備電廠所發的電需要先‘上網’,然后再‘下網’,這一上一下需要向電網交4毛8分錢每千瓦時的‘過網’費用。
作為占到總成本40%至50%的電價,其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乎電解鋁企業的生死存亡,而近年來的高電價著實讓電解鋁企業苦不堪言。
賀懷欽認為,當前,擺脫電解鋁企業困境,除了企業自身改進工藝技術、挖潛降耗外,關鍵在于政府相關部門要在政策上給電解鋁企業“扶一把”,如對骨干企業自投資金和參股建設的發電機組,盡快批準為自備機組;對技術指標先進、裝備水平先進的電解鋁企業,要打破行業壁壘,鼓勵支持與鄰近大電廠實現資產重組,實現電力直供,降低生產成本;對電解鋁企業這樣的均衡用電大戶,要給予電價優惠,取消對用電均衡的電解鋁工業實施的峰谷分時電價,或將尖峰、高峰、低谷時段的系數進行調整,使電解鋁企業電價達到平段標準。
據了解,目前河南省對電解鋁企業的自備發電機組正在實行“關小上大”,即幾萬千瓦、十幾萬千瓦的小機組都將面臨淘汰,取而代之的是30萬千瓦至40萬千瓦的大型機組。因而很多企業處在以小換大的“中空”階段,河南省電解鋁廠的自備發電比例從前些年的80%下降到40%。
“2012年電解鋁企業所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如果供給明顯高于需求,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自然會走低。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時候鋁價倒掛也是短時間的,鋁價持續倒掛企業靠“熬”活命而去年鋁價的這種倒掛態勢一直延續至今。”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懷欽告訴記者,“造成價格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