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從2012年至2030年,中國需要新添加大中型客機約5000架,其中,座位數在200個以上的須全部對外購買,座位數在60個到200個之間的須部分對外購買,國內可生產的大中型客機(C919、ARJ-21、新舟-60等)約2500架,其中,C919與ARJ-21約2115架,新舟系列約385架,它們對鋁材的需求分別為:95.15kt、91.25kt、9.63kt。不銹鋼鍋
2013年~2030年,中國須新增通用航空器約6000架,如果每架的鋁材用量按2.5噸計算,需要投入航空級鋁材15000噸,其中2013年投入328噸,2015年投入400噸,2020年投入640噸,2025年投入1033噸,2030年投入1663噸。
中國已進入航空器制造高速持續發展時期,2030年,航空器的產值將接近或超過歐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器生產大國,除了乘坐人數在500人以上的特大飛機處于研發階段外,其他的航空器都能穩定地批量生產。
由于通用航空器大小不一,質量輕重相差懸殊,重的達十幾噸,輕的只有300、400千克,這就給鋁材的投入量預測帶來了很大困難,同時,有的通用航空器用的主要結構材料是復合材料,因此,在匡算期間(2013年~2030年)制造的6000架航空器時,若鋁材(含鍛件與鑄件)投入量按2.5噸/架估算,共需投入鋁材15000噸。
2013年~2030年,中國須新增通用航空器約6000架,如果鋁材投入量按2.5噸/架計算,需投入在當前條件下,對航空器鋁材消費量或投入量做出準確的預測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項工作必須有準確的參數,包括每種航空器每年的生產數量與計劃生產數量,每種航空器的凈質量,每個零部件的鋁材投入量與凈質量之比(buy-to-fly),即材料利用率或零件材料投入量/產出量(凈質量)之比,航空器的鋁化率,即鋁制零部件總質量/航空器凈質量之比。這些數據越準確、越全面,作出來的預測也就越準確。
鋁及鋁合金因其密度小、強度適中、易加工成形、抗蝕性強,資源豐富、可回收性強等優點,從人類首次實現升空的“飛行者1號”(WrightFlyer1)起就與航空航天器結下了不懈之緣,真是到了無鋁不成航空航天器的地步,從1903年起至今至可預見的將來,凡是升空上天的飛行器沒有一個不用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