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冶煉工藝技術的進步,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爐外精煉和連續鑄錠技術的使用,進一步促進了不銹鋼的快速發展,改善了不銹鋼的質量,提高了成材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不銹鋼鍋
不銹鋼有許多優良的性能,外觀精美,使用壽命長,可以100%回收利用,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生產不銹鋼,當時用3t電弧爐冶煉,沒有爐外精煉設備和連鑄,年產量僅為幾百噸到幾千噸,質量、品種和成本均不能滿足要求。20世紀80年以來,太原鋼鐵公司和鋼鐵研究總院等單位率先在中國開發AOD爐外精煉工藝技術。隨后,各特殊鋼廠先后占安裝了18-40tAOD和15-60tVOD爐外精煉裝置,精煉比也得以顯著提高。1985年以前,中國不銹鋼的鑄錠一直采用落后的模鑄。太鋼1280立式連鑄機于1985年投產后,上鋼三廠、重慶特鋼和上鋼五廠相繼有板坯、方坯連鑄機投生產。1989年,成都無縫鋼管廠不銹鋼管坯水平連鑄機的投產,結束了我國不銹鋼鑄錠完全采用模鑄的歷史。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不銹鋼年產量一直在30萬t左右徘徊,不銹鋼冶煉工藝技術的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了中國不銹鋼的發展。2000年以來,國家對鋼鐵行業結構進行了調整,采取一系列鼓勵不銹鋼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使中國不銹鋼煉鋼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從1999年的35萬t增長到2003年的177.8萬t,年均增長率約50%,成為世界名名列第4位的不銹鋼煉鋼生產大國。
經過1年來的實踐,太鋼基本上掌握了K-OBM-S轉爐不銹鋼工藝,取得了以下成果:
(1)K-OBIII-S原設計產量為35萬t/a,2003年4月投產以來,當年生產不銹鋼26.05萬t,2004年安裝K-OBNI-S轉爐爐殼更換車,縮短了爐殼更換時間。完成改造后,不銹鋼設計產量為55萬t/a。
(2)爐襯壽命不斷提高,從開始的200次左右提高到目前的近700次,爐底壽命也在不斷提高,從開始時的50次提高到目前的近300次(每個爐襯更換2-3次爐底)。
(3)氫卸消耗大幅度降低,原設計冶煉304不銹鋼氫氣消耗為8m3/t,現在底部風口全流程以N2代Ar,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4)取消電爐熔化合金工序,實施了100%脫磷鐵水,鉻鐵全部加人轉爐內冶煉400系列不銹鋼的二步法生產工藝流程,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5)由于采用脫P鐵水冶煉不銹鋼,鋼中P含量低于以廢鋼為主要原料冶煉的不銹鋼,鋼中As,Su,Cu等有害元素也大大降低。
冶煉不銹鋼有以下特點:
(1)原料靈活,既可以用EAF預熔合金(15-30t)+部分脫磷鐵水(30-50t),也可全部用脫磷鐵水(65t)冶煉不銹鋼;
(2)轉爐爐容較大,可以保證平穩操作而不產生飛濺;
(3)帶槍位控制的頂槍,可以獲得高的脫碳速度以及CO后吹操作,以保證冶煉操作中的熱能需要;
(4)底部風口冷卻氣體流量和壓力可以單獨控制,以保證最佳冷卻和延長風口的使用壽命;
(5)采用VAI-CON-TEMP連續測溫裝置;
(6)采用氣動擋渣器和IRIS測渣系統,減少出鋼時渣量過多,以保證下工序VOD操作順行;
(7)采用先進的LevelII自動控制系統和軟件模型,確保轉爐冶煉不銹鋼時的全自動控制,提高不銹鋼質量。
經過改造,太鋼在連鑄工藝方面取得了以下進展:
(1)不銹鋼連鑄比明顯提高。立式連鑄機的連鑄比從1999年的51.4%提高到2003年的97.5%。
(2)連澆爐數明顯提高。對于304鋼種來說,連澆爐數在6爐以上,連鑄坯收得率提高2.37個百分比,平均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