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燃料保供形勢嚴峻,配礦、配煤條件變差;環保壓力進一步增大,檢修項目增多,燒結產能受到限制;化產市場價格下跌,化產銷售難度增大等一系列困難,鞍鋼集團攀鋼釩公司煉鐵廠牢固樹立煉鐵“穩產就是最大的降本增效”思想,想方設法優化指標,采取超常規措施降本增效。1月~6月份,該廠累計降低物耗成本3.0553億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全面優化,實現了高效、經濟冶煉。不銹鋼鍋
“穩定順行大于天,高爐不出現大的爐況失常就是底線……”針對“經濟料”方針不斷深入、原燃料質量進一步變差的情況,今年初以來,該廠領導就分別到所聯系的作業區講形勢、講措施,教育、引導職工把穩產增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針對進廠原燃料品種增多的情況,該廠認真做好混勻造堆工作,保持原燃料物化指標的相對穩定;開展燒結礦輸送系統漏子技改工作,減小漏子落差,通過增加緩沖臺階和接料底板等措施,不斷減少燒結礦在運輸過程中的摔打;積極在新2號燒結機安裝蒸汽霧化加濕裝置,在新3號燒結機安裝鋪底料篩子等;高爐工序加大小粒級燒結礦利用力度,加強溝下篩子優化改造和管理,減少篩孔直徑,盡最大努力降低返礦中粒徑大于5毫米的燒結礦。據統計,目前,該廠高爐小粒級燒結礦日均用量維持在1700噸左右,直接可減少二次加工成本在20萬元以上。
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如何完成降成本任務?今年初,該廠領導分四大系統召開降本增效專題會議,明確了化產系統提高產品收得率、煉焦系統降低噸焦成本、燒結系統做大產能、高爐系統保持穩定生產的降本增效新思路,全面打響了降本增效攻堅戰。
如果說穩產是降本增效的前提,那么優化物料結構就是煉鐵工序降本增效的“重頭戲”。為深入貫徹“經濟料”方針,該廠成立了優化和調整物料結構的領導小組,每周召開專題會議,加大對煤、礦等資源市場的深入力度,積極加強與相關單位溝通協同,尋找和拓展資源新渠道。煉焦系統針對華坪煤來量減少的不利情況,不斷增加礦務局煤和低灰華坪煤配比;燒結工序進一步優化配礦結構,增大釩鈦礦和國內粉礦用量,減少進口礦消耗;高爐工序持續提高釩鐵礦使用比例,增加小粒級燒結礦使用量,以進一步優化爐料結構。
圍繞提高噴煤比,該廠充分利用高爐檢修的有利時機,對噴煤設備和進風系統進行優化改造,不斷提高噴煤能力;開展煤粉預熱實驗,引用蒸汽對煤粉進行加熱,進一步提高煤粉燃燒率,為提高噴煤比創造條件。在此基礎上,該廠合理選擇風口面積,逐漸探索適宜的風速、鼓風動能和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積極運用好雙槍噴煤風管,合理調整風管位置,增加噴吹煤粉揮發分,不斷提高噴煤比指標。特別是1號高爐噴煤比連續4個月突破160千克/噸大關,3號高爐噴煤比連續6個月達到了150千克/噸以上,為全廠噴煤比首次突破150千克/噸大關奠定了基礎。
針對部分指標與行業水平的差距,該廠利用各種科研平臺,扎實推進科技攻關工作,精心確定了“釩鈦磁鐵礦低成本冶煉關鍵技術研究”“降低配煤成本技術攻關”“優化皮帶運輸”等10多項科技項目,通過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重點降本增效項目,從資源配置、組織保障、獎勵激勵等方面提供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實施。與此同時,該廠成立了5個攻關隊開展系統技術攻關,促使生產工藝及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優化。
“高爐這個‘大柱子’的穩定順行一旦遭到破壞,輕則‘發燒、咳嗽’,重則‘胃脹、拉稀’,影響產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廠生產技術室主任張遠祥介紹說。在思想上筑牢防線的同時,該廠向反事故要效益,制定了一系列保持生產穩定均衡的措施,通過推行高爐趨勢管理和穩定性評價,及時根據爐況走勢,提前做好生產調劑控制,從而實現高爐操作標準化、精細化,確保了在不利的外部條件下日均生鐵產量不低于1.7萬噸。
為發揮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該廠積極搭建“進言獻策”平臺,每月評比表彰,廣泛集納職工智慧。如針對新2號燒結機脫硫冷凝水較為富裕,職工提出引用該水作為混合料的添加水,降低了燒結機生產新水用量,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10余萬元;4號高爐職工提出對使用的風動送樣盒采用局部更換的方式,每月可節約成本1400余元……今年初以來,該廠職工提降本增效建議1127條,采納891條,累計創效1800余萬元。
“高爐焦比、噸焦耗濕煤和全工序金屬損失率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得到了優化,就抓住了降本增效的‘牛鼻子’。為了降低焦比,他們加快研究適宜的添加劑,以改善爐渣性能,降低爐渣黏度,不斷提高渣、鐵分離效果;加強鐵罐保溫措施,降低鐵水粘罐程度,減少鐵罐帶渣量;加強焦炭篩專項管理,安排專人定期對篩子的孔徑進行監測,及時更換孔徑過大的篩板,確保小塊焦的充分利用,不斷降低燃料消耗。”該廠副廠長宋劍介紹說。
在降低噸焦耗濕煤的過程中,該廠從煉焦煤翻卸、物流管控、配煤比優化等方面入手,狠抓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實,最大限度降低配合煤成本;加強火車來煤車車底余煤回收和格力坪煤場反盜防盜管控,及時對皮帶崗位灑落的積煤和沉淀池積煤進行清理、回收,減少煉焦煤在儲存、輸送過程中的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