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創新的對策和技術路徑,實質上歸結為兩條:一條是如何與新興產業體系相匹配、相適應;一條是用現代科技創新,例如用信息化技術改造自身的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使之脫穎而出,演變成新型信息化的鋼鐵工業、綠色的鋼鐵不銹鋼工業。不銹鋼鍋
從技術路徑上來審視,我國目前的冶煉工藝路徑是沿著高碳模式來確定的,因而耗能大、污染重。為了達到低碳模式,技術創新必須遵循綠色發展的路線。
我們現在重提創新驅動,同以往有不同的時代背景: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速穩增長發展;國外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美國、歐盟和日本提出了“再工業化”,這將對我國的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產生重要影響;世界已經進入低碳時代,綠色創新正在成為主流。
中國鋼鐵行業“依附性”很強,依附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依附于國外市場的旺盛需求,但中國鋼鐵不銹鋼行業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自身創新能力,因而也缺乏抗風險的能力。中國鋼鐵工業要走出“高投資、低效益”的怪圈,只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一旦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景氣,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立即浮出水面。
筆者認為,我國鋼鐵工業要防止出現由“大”變“窮”的趨勢,關鍵不是產量的提升和規模的擴大,而是品質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有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能不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產品創新來自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來自管理創新,管理創新來自體制創新,實現這四種創新,就要真正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到以人為本。但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喬布斯曾經說過:“我的創新從來都與錢沒有關系,而是與洞察力有關。因為當你真正有了好主意時,世界上很多人會給你錢。美國學者阿瑪巴爾曾經說過,創新的實現得益于“三角形結構”:有內在的創新動機,而不是外在的經濟刺激;有專業知識和超出專業知識的廣博經驗的積累;還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調查發現,我們缺少創新的首要原因是缺少人的創造激情,又有太多的短期功利性目的。有些觀點認為我國創新能力不足在于投資不夠多。其中,內在的創新激情是創新最重要的因素。
在這種背景下,鋼鐵工業的創新如何重新定位?又如何提出對策?世界“再工業化”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把重心移向新興產業,鋼鐵不銹鋼工業是傳統產業,從低碳角度來看,是高能耗產業;從綠色角度來看,是高污染產業。因此,鋼鐵行業的創新要一頭瞄準冶金產品中的高端產品,即適應新興產業的高品質要求,這應當是大型企業的使命;另一頭是改造低端產業鏈,把低端的產品做到極致,使之在全球的產業體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這應當是中小型企業努力的方向。